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乌鲁木齐市旅游景区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8:57:23  浏览:93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乌鲁木齐市旅游景区管理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


乌鲁木齐市旅游景区管理条例


(2003年8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旅游景区的保护和管理,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旅游景区是指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具有观赏或文化、科学研究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旅游景区的保护、开发、管理和经营活动适用于本条例。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旅游景区旅游经营活动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旅游景区旅游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协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好旅游管理工作。

建设、发展计划、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牧、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作好旅游景区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应坚持保护优先与适度开发、利用相结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和当地民族文化特点。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章 开发与保护

第七条 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保护规划应由具有相应规划资质的单位编制,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八条 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其相关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九条 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应按照景区内游览,景区外食宿的原则划分生活区和游览区,并按规定设置配套的环卫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并与旅游景区整体环境协调一致。

第十条 旅游景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内的建设应当与景观相协调;游览区内,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及休(疗)养机构和其他影响自然景观的永久性建(构)筑物。

第十一条 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参加。

第十二条 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应依法做好景区内的林木植被、野生动物、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第三章 管理与经营

第十三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旅游景区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二)监督旅游景区经营者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三)监督旅游景区经营者制定景区管理制度;

(四)监督管理旅游景区经营者的旅游服务活动;

(五)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并接受其投诉;

(六)其他依法应履行的职责。

第十四条 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合法经营,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五条 旅游景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应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国家规定应当具备岗位资格或职业资格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十六条 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景区旅游管理制度或措施,并负责落实;

(二)设置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和受理投诉的游客服务中心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标志;

(三)公开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保证服务质量,不得对旅游者进行欺诈、勒索、胁迫或误导;

(四)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配备与安全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人员和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

(五)对具有危险性的场所或项目设立明显的提示或者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六)负责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工作;

(七)其他依法应履行的义务。

第十七条 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对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应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向旅游、公安、安全生产的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在旅游景区从事经营和服务,不得有下列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与旅游者的合同或者约定;

(二)不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供服务;

(三)强迫旅游者接受服务;

(四)对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作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宣传;

(五)提供质次价高的服务;

(六)出售假冒伪劣的商品;

(七)侵害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八)其他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九条 旅游景区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十条 旅游者在旅游景区内进行旅游活动时,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保护旅游资源、环境和设施;遵守旅游景区安全、卫生等规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二)项规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可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拒绝、阻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构成违反治安处罚条例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以暴力、威胁阻碍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使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旅游景点的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本部辞职人员费用偿还暂行规定

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本部辞职人员费用偿还暂行规定
建设银行



第一条 为了维护建设银行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特制订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与建设银行总行本部中止任(聘)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辞职人员(包括非组织原因的个人调动)。
第三条 总行本部辞职人员有以下情况时,需偿还相关费用:
(一)任(聘)用期或劳动合同期未满的,需交付违约金;
(二)由建设银行对其进行培训的,需交付培训费;
(三)由建设银行出资引进的专业人才,需交付人才引进费;
(四)由建设银行发放的办公用品(非消耗品),发生损坏或丢失的,需交付公物赔偿费。
第四条 辞职人员,需按下列标准偿还有关费用:
(一)违约金:辞职人员按月工资总额和违约月数支付违约金,即每提前1个月中止其与建设银行总行本部任(聘)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需支付本人1个月的当月工资总额(包括职务工资、责任目标津贴、保留津补贴和其他)。
(二)培训费:
(1)凡由建设银行出资在职攻读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的,自取得学历、学位之日起5年内辞职者,归还全部学费;满5年不满8年辞职者,归还学费的50%。
(2)凡由建设银行出资在国内受过3个月以上未满6个月脱产培训,其后1年内辞职者,归还全部培训费;2年内辞职者,归还培训费的75%;3年内辞职者,归还培训费的50%。由建设银行出资在国内受过6个月以上脱产培训,其后2年内辞职者,归还全部培训费;3年内辞
职者,归还培训费的75%;4年内辞职者,归还培训费的50%;5年内辞职者,归还培训费的25%。
(3)凡由建设银行出资派往国(境)外考察学习半个月以上不满3个月的,其后2年内辞职者,归还全部培训费和往返交通费;3年内辞职者,归还75%的培训费和往返交通费;5年内辞职者,归还50%的培训费和往返交通费。由建设银行出资派往国(境)外考察学习3个月以
上不满6个月的,其后2年内辞职者,归还全部培训费和往返交通费;4年内辞职者,归还75%的培训费和往返交通费;6年内辞职者,归还50%的培训费和往返交通费。由建设银行出资派往国(境)外考察学习6个月以上的,其后3年内辞职者,归还全部培训费和往返交通费;5年
内辞职者,归还75%的培训费和往返交通费;8年内辞职者,归还50%的培训费和往返交通费。
(4)超过前(1)、(2)、(3)款规定期限辞职者,可免予归还培训费。
(5)经组织批准被派往国(境)外考察学习(包括以建设银行工作人员身份参加的或建设银行派往的),但由国内其他单位或国(境)外其他机构出资的,可参照同期同地由建设银行出资的平均数额归还培训费和往返交通费。
(三)人才引进费:辞职人员需支付由建设银行为引进其本人所开支的考试考核费、体检费、交通费、城市增容费和其他人才培养费等。引进人员进入建设银行后工作不满5年的,应偿还全部人才引进费;入行后工作满5年不满8年的,应偿还人才引进费的50%。
(四)公物赔偿费:辞职人员在建设银行工作期间所使用和保管的非消耗性公共物品,如有损坏或丢失,应本着新品按原价、旧品按折旧价的原则,予以赔偿。
第五条 辞职人员应偿还的费用在离行前一次交清,方可办理辞职手续。
第六条 辞职人员所交纳的偿还费用交至总行服务中心财务部门,作为总行本部人才管理基金。
第七条 辞职人员应严格执行总行本部有关清退住房的规定,及时退出总行本部的住房。
第八条 辞职人员如违反本规定,经协商解决无效的,可依法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第九条 本规定原则上适用于总行本部各直属机构。
第十条 本规定由总行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正式下发之日起执行。



1996年6月4日

关于同意我满州里市与俄罗斯赤塔市开展边境三日游活动的复函

国家旅游局


关于同意我满州里市与俄罗斯赤塔市开展边境三日游活动的复函
国家旅游局


(1992年3月28日 国家旅游局)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你区满州里市与俄罗斯赤塔市开展中俄边境对等交换三日游活动(以下简称满州里三日游),具体意见如下:
一、满州里三日游先试办一年,我方全年出游人数控制在1000人以内,对方来游人数不限。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为主管部门,由满州里市旅游局负责具体监督指导等管理工作,以国旅满州里支社为承办单位。试办期届满前,由主管部门认真总结经验,并就继续开展这项业务的必
要性和改进办法提出意见,报我局重新审定。
二、满州里三日游的路线为满州里市至赤塔市之间,以满州里和后贝加尔斯克为出入境口岸。运输问题执行原中苏两国政府汽车运输协定的有关规定,人员往来手续按原中苏互免团体旅游签证协议办理。
三、满州里三日游采取双方对等互惠的结算方式,不动用货币,差额部分可用商品偿付。
四、我方参游人员必须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有常驻户口的居民,外地人员一律不得参游。双方参游人员均需持用本国护照或代替护照的国际旅行证件(俄方人员不能持用身份证加附页)。
五、我方参游人员应严格执行《海关对出境旅游人员出入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规定》。
六、加强满州里三日游的管理工作,重点放在防止任意扩大参游范围、异地申办护照和公费旅游上,同时也要坚决杜绝滞留不归、借旅游渠道搞移民和从事公务活动等现象。主管部门还应切实发挥行业归口管理的职能,坚决制止非旅游机构或团体利用满州里三日游的渠道擅自招徕异地
公民赴俄考察的做法。
满州里三日游是一项政性强的工作,请你区加强领导和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同时责成主管部门和承办单位根据上述意见修订三日游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以确保自费旅游工作健康发展。



1992年3月28日